
张耀辉
职称:教授
Email:656538030@qq.com
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
个人简介: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以经济学背景开展产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创建了商业模型理论与好顾客管理理论并基于这些指导企业的商业实践。
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以经济学背景开展产业创新和创业研究,创建了商业模型理论与好顾客管理理论并基于这些指导企业的商业实践,曾经在产业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招收硕士和博士,部分学生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家和政府领导,在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暨南大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团队。主要教育理念是:强调有教无类、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和学以致用原则,以布道、传道、求道分层次开展教育,主张处处创新、掌握方法和深化知识;坚持开展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落脚点,以“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创新、以“以理服人”的态度坚持、以创造财富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作为教育的宗旨。
本科: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学生学位
硕士: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获经济学博士
1982年7月-1999年9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9年9月-2003年7月,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3年7月-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教授,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
本科:
专业课:宏观经济学、技术创新与孵化器
通识课:创业基础、创新与创意、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创业哲学
硕士:技术经济研究、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
博士:技术经济研究与投融资
2000年以来发表的重要论文:
1. 张耀辉,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中国社会科学》,2011.5
2. 张耀辉,包含交易费用的市场绩效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4.1
3. 张耀辉、卜国琴,“市场交易制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对SCP分析范式的修正”,《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4. 张耀辉,牛卫平,需求诱导、技术独立与产业环境-中国短信产业透视,《中国工业经济》,2007.4
5. 张耀辉、燕波,消费契约的双重特性与大企业危机,《中国工业经济》,2007.12
6. 张耀辉,牛卫平韩波勇,技术领先战略与技术创新价值,《中国工业经济》,2008.11
7. 张耀辉 陈红兰,需求诱致下的客户参与创新的激励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08
8. 丁重、张耀辉.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9(11)6-24.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论点辑要”摘登部分观点;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3期《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
9. 李玲玲; 张耀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中国工业经济》, 2011年 04
10. 何小钢,张耀辉.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1):26-35.
11. 左小德,张耀辉,银行信息系统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3期
12. 张耀辉,吴润琼,张兴.创新中企业家预期及相关实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2):24-29.
13. 何小钢,张耀辉. 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3):19-33.
14. 张耀辉、周轶昆,自主创新外溢效应与产业群的形成及转移-以硅谷创业环境激励为例,《学术研究》,2006.6
15. 周轶昆张耀辉,以创新群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6月
16. 张耀辉,基础设施、大国技术与高铁效应,《广东社会科学》, 2011年 03期
17. 燕波,张耀辉,企业捐赠行为与公司价值重构,《财贸研究》2009年2期
18. 张耀辉,何小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31-32.
19. 张耀辉; 丁重,服务业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02期
20. 张耀辉,技术模仿的外部障碍与内部障碍,《暨南学报》,2005.2
21. 张耀辉.产业发展中的公共产品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41-45.
22. 张耀辉.地区间竞争影响、形成原因与化解[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80-85.2004.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5.2转载)
23. 尹硕,张耀辉.我国市场偏向型低碳优势重构——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链攀升分析[J].经济学家,2014(01):22-31.
24. 张耀辉,尹硕.产业体系配套、政策体系保障与资源立国的可行性[J],改革,2014.5
25. 尹硕,张耀辉.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剖析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3.2
26. 张耀辉.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创业精神培育[J]. 辽宁经济. 2015(03): 23-27.
27. 谭嘉殷,张耀辉. 产业集聚红利还是“污染避难所”再现?——基于广东省的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6): 82-89.
28. 何小钢,张耀辉,行业特征。环境规制与工业CO2排放-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经济管理,2011(11):17-25
29. 尹硕,张耀辉,燕景.中国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基于协整与VECM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07):53-56+80.
30. 尹硕,张耀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同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3.12
31. 尹硕,张耀辉.我国市场偏向型低碳优势重构——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链攀升分析[J],经济学家,2014.1
32. 李玲玲,张耀辉.制度锁定、游资与中等收入陷阱形成[J],上海金融,2013.2
33. 刘曼琴,张耀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价格规制的比较分析:按量收费与回收补贴[J].南方经济,2018(02):85-102.
34. 张耀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意产业研究,城市观察,2010/01
35. 齐玮娜,张耀辉. 区域环境差异与创业质量的“马太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SYS-GMM检验[J]. 经济管理. 2015(07): 35-44.
36. 齐玮娜,张耀辉.创业、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9):23-31.
37. 齐玮娜,张耀辉.创业异质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宏观视角的创业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4(03):7-14+130.
38. 齐玮娜,张耀辉.领先还是模仿:基于商业知识溢出的创业决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07):128-137.
39. 张耀辉 陈海滨,知识创业下生产函数生成机制-创业计划大赛机理分析,暨南大学学报,2008.4
40. 苏晓华; 李剑湘; 张耀辉,创业型大学市场化生存机制及启示发,外国教育研究, 2011年 01
41. 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产经评论,2010/01
42. 张耀辉.区域经济协调的自然过程与政府调节[J].产经评论,2010(5):54-61.
43. 徐骏,张耀辉.反垄断调查的一个鉴别:一致性定价行为背后的差异与合谋[J],产经评论,2014.1
44. 张耀辉,齐玮娜. 互联网背景下专业镇企业的转型机制、障碍及破解研究——兼对揭阳军埔“淘宝村”跨行业转型案例分析[J]. 产经评论. 2015(04): 80-96.
45. 陈俊霖 张耀辉,网络衔接障碍与消解基于古诺均衡模型的现代交通产业关系研究,《产经评论》,2013年11月(第6期)
46. 王勇张耀辉,内部治理与外源融资协同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分析,《产经评论》,2018年 第5期
47. 侯杰; 张耀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核心部件分析,科技资讯, 2011年 06期
48. 张耀辉,产业政策信息披露作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49. 翟志宏,吴乃庚,张耀辉.广州产业结构变化与灰霾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10):160-163+182.
50. 张耀辉,齐云龙,刘东.共享经济的浪潮与成因.《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02):29-35(新华文摘2019年1月转载)
51. 张耀辉,杨利平,黄国宾.创业环境评估体系研究综述及启示[J].产经评论,2012,03(1):80-87.
52. 张耀辉,黄国宾.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研究——基于“上偏”随机前沿模型的测算[J].产经评论,2012,3(4):96-105.
53. 李晶,孙火军,张耀辉.预测市场方法以及应用的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2,0(2):23-41.
54. 卜国琴,张耀辉,卢云峰.产业组织理论演变与实验经济学的影响[J].产业经济评论;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05,0(1):133-142.
55. 李欢,游沙,张耀辉.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结构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0):278-279.
56. 张耀辉.产业升级与产业素质升级——兼论地区间竞争形成之原因[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1):45-48.
57. 蔡宏标,张耀辉.大小企业并存现象的理论分析与规模经济的产业政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22(5):77-78.
58. 邵红梅,张耀辉.基于DEA的广州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估与重点产业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9):103-105.
59. 黄国宾,张耀辉.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的影响——基于“广东创业环境与政策有效性评估”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2(3):6-8.
60. 蔡晓珊,张耀辉,梁煜超.FDI行业间技术溢出与“挤压效应”:基于广东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3,4(1):47-55.
61. 邵红梅,张耀辉.广东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25(6):124-127.
62. 卜国琴,张耀辉.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的侨资加工贸易技术模仿创新特征研究——以台湾宝成集团制鞋业代工为例[J].特区经济,2005(10):355-356.
63. 燕波,王然,张耀辉.公民意识、公司价值和企业捐赠行为研究[J].南方经济,2009(5):3-13.
64. 张耀辉.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5(2):25-28.
65. 张耀辉.商业组织创新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5(6):15-17.
66. 陈桦,张耀辉.中国产业结构趋势分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J].科研管理,2008,29(6):188-195.
67. 陈桦,张耀辉.闲置资源的发现与市场进入[J].云南社会科学,2006(5):63-65.
68. 张耀辉,蔡晓珊.行政垄断、放松规制与产业绩效——基于原油开采业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8(2):80-86.
69. 蔡晓珊 张耀辉,国际资源环境变化下的我国资源调控探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11
70. 蔡晓珊 张耀辉,创业理论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产经评论,2011年9月第五期
2000年以来出版重要专著与教材:
1.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唯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注:该书为“产业经济系列前沿问题丛书”之一,该系列共10部专著,本人为第一副主编)
2. 《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唯一),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2,获2005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ISBN-80177-037-4/F·012(证书号2005-A-3-G01-102;粤府证[2005]198)
3. 《我国供给调控理论与政策》(唯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ISBN7-5005-4578-9/F·4124
4. 《消耗经济学-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耗战略》(唯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 《知识经营者》(唯一),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6. 《创新驱动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验》,科学出版社,2019.12
7. 《新商业模型评析》(第一、二、三辑)(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010、2011张耀辉
8. 《产业组织与规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9. 《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 《实验经济学教程》(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十一五规划教材)
12. 《电子商务企业专业系列教材》(12种),主编《电子商务企业创业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电子商务企业创业教程》,张耀辉、李跃编
13. 《创业学导论-原理、应用与训练》,张耀辉、张树义、朱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第三次印刷)
14. 《创业基础》张耀辉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5. 《电子商务实验系统》张耀辉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6. 《创业基础》张耀辉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9(第五次印刷)
17. 《创业原理、案例与实训-以中华文化的为背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
18. 《产业经济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一版,2021年第六版(国家规划教材)
1.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政府规制视角”(09&ZD021)
2. 发展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结构与政策(04BJY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化战略(70241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广东发展低耗能装备工业的战略与政策研究(2004B70102053),广东省软科学项目
5. 以创业、创意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保证研究(12704023),教育部新世纪高教改革工程项目
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子项-“知识产权管理与创新研究”(08@zh003)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子课题-“区域协调机制研究”(07AJL009)
9.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子项“现代产业体系与技术创新——“低技术锁定”的破解”(08JZD0014)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批准号:71333007)子课题-”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范式研究
11.侨资企业模仿创新研究(04CQBYB005),国务院侨办项目
12.我国供给调控理论与政策研究,财政部专著基金项目,2000年
13.广东创业环境与政策有效性评估(08JDTDXM63001) ,广东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项目
14.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与管理研究(2012B091400053),广东省科技厅专项
获奖
1. 2018年3月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2. 2007年获第二届广东省名师称号
3. 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4. 2007年获海十佳教师称号
5. “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中国社会科学》,2011.5),获广东省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 《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实证分析》,获教育部1997年人文与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名)
7. 《宏观经济效益理论与实证分析》,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名)
8. 《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项目,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2),获广东省2005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 “论国有小企业放活创新”,《工业技术经济》,1999.4),获辽宁省199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0. 2024年获暨南大学首届校长本科教学奖
现任广东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广州华商创新创业学院荣耀院长